月经不规律?可能你的身体在「求救」!

2023-07-19

640 (1).png

说起“大姨妈”(月经的俗称),

大部分姐妹都表示,
对“她”感情复杂!

图片

图源凡科自制


咋说呢~
“她”来的时候吧,贼烦!
这不能吃那不能干;
“她”不来的时候,慌得一批!
吃这喝那还要“拜神”;
“她”来了一会儿就走,
担心自己身体出问题!


图片

图源凡科自制


对“大姨妈”有所研究的小编,
今天就给各位集美展开讲讲~

图片
令人欢喜令人忧的月经!

在很多姐妹的认知中,咱们这位“大姨妈”必须准时、准点光临,稍早或稍晚、量多或量少,都会引发焦虑。

所以在缓解大家的焦虑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月经到底是怎么来的,什么样的月经算正常。

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厚和脱落。而这周期性的变化,也称为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 增生期

大概在月经周期的 5-14 天。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和增厚,卵泡发育渐渐成熟并排卵。


● 分泌期
排卵后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为分泌期,大概在月经周期的第 15-28 天。此时因为卵泡在排卵后形成黄体,黄体会开始分泌孕酮,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会继续增厚,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准备。

● 月经期
如果精子迟迟没来,受精卵没有着床,黄体一看被放了鸽子,就会开始渐渐萎缩了,于是体内的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内膜便开始脱落,形成了经血。

图片

图源摄图网


简而言之,月经就是伴随女生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但由于卵巢的排卵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一整套复杂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完成,因此环境、温度、情绪、压力、激素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月经周期的变化。

对于正常育龄期的女性而言,月经周期为 23-35 天,平均 28 天,经期为 3-7 天。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大概在 50-80 mL左右。

月经偶尔有几次和平时不一样不用过于担心,毕竟月经难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心理的波动以及身体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月经持续出现明显异常,那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就应该及时就医了。

图片
怎么判断月经不调?

如果担心自己是月经不规律,月经量过少/多,又不知道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月经不调了?可以参照以下 3 条月经不调的现象。

● 月经量过少,一次月经的总量少于 5 ml;

● 月经量过多,一次月经的总量超过 80 ml;

● 月经周期长短异常,经期出血时间变长或变短,出现痛经以及非经期出血等。


图片

图源摄图网

如果出现其中 1 条及以上的异常表现,就要重视起来了。

图片
月经不调与这些因素有关!

1. 生活因素

● 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子宫内膜新陈代谢,诱发月经不调、经量少、周期短或延长等问题出现。

● 过度节食。过度节食导致下丘脑多种神经激素分泌量降低,会对经期造成影响,导致月经量迅速减少,甚至是闭经。

● 情绪影响。长期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之后,都可对月经造成影响,导致经量减少、痛经、闭经等问题出现。

图片

图源摄图网


2. 疾病因素


经不调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中医一般会认为气血失调肝、脾、肾相关因此,调理月经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


肾: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如果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扶脾: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化生气血,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也可以增强气的固摄作用


疏肝:以疏肝理气为主。目的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因此,做好补肾、扶脾、疏肝,气血才能好。液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脉的动力。如气血失和,则可能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之一,所以治疗月经失调的方法在于调理气血。中医治疗月经失调一般气血及肝、脾、肾三脏着手,也是为了使气血调和,脏腑各司其职,则月经自然调顺。


图片
预防月经不调,
从这几点做起!

1. 生活方面


● 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忌冒雨涉水、游泳以免受寒,避免熬夜、注意休息,增强体质。


● 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进行重力活动。


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卫生巾以及内裤,尽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禁止同房、盆浴、阴道冲洗、游泳。洗澡时建议淋浴。


经期可以适量运动。如日常生活走动、散步、慢跑等,不做剧烈运动。


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



分享